很有趣的標題,也是我想為這篇文下的註腳。
最近兩個星期和女王固定的約,我們都一起上菜市場買菜,之前因為時間上的不允許,全新竹縣市各大超級市場是我們的最愛和最恨。最愛的原因是品項多,管他是乾的濕的吃的用的穿的洗的,一個地方一個時間一次搞定;最恨的是品質參差不齊,尤其是菜蔬類,雖然是便宜,但東西的品質卻很不穩定,大概只有進口葉菜,如蘿美心,才會比較漂亮。
之前曾在賣場買了兩顆高麗菜,半大不小的一顆只要十九元,價格上好像很不錯,但是煮了就知道,吃起來的纖維口感確實是高麗菜,但嚼感硬很多,而且幾乎沒有任何高麗菜的香味。而在市場買的高麗菜,大大的一顆最貴的時候要價一百二十元以上,但纖維細緻,口感好,香味重,分次吃可以吃很久,最特別的是新鮮的高麗菜很耐放,就算冰很久也不太會壞。
這兩個星期分別去了竹北的竹仁市場和仁義街市場,竹仁市場是騎腳踏車去的,雖然可以順便運動,不過這兩部車子畢竟不是一般的通勤用車,要是隨便停在路邊不見了,可是會心疼很久,我只好留下來顧車,頗為麻煩。今天去仁義街市場,就索性騎女王的小綿羊去了。
菜市場就是菜市場,新竹和彰化的市場,除了語言上多了一味客家話,實在是沒什麼差別,而最大的相同處,就是那濃烈的人情味了。物價波動,政局不安,菜市場的反應總是比較慢,大賣場的東西隨著新聞記者的嘴起舞,但生活越來越不好過,錢越來越薄,菜市場的東西多半是老闆自家出的,能便宜多少是多少,總是等到撐不住了,才見到三元五元的漲個意思。我最喜歡菜市場的地方,是那些老闆們,每一個的加減法都超強,看他們左一個客人右一個客人,東西一大堆,金額卻能不出錯。不過找錢通常會去零頭,不管是流水客還是老主顧,結帳後的總數肯定都會少了尾巴,明明是六十三元的豬絞肉,一百元過去,該找的三十七元會變成四十元回來,這種人情味,在大賣場可不會發生。
我們夫妻買菜,一次總是要買上一個星期的量,今天在一個攤位買菜,看了一輪,結了一次,後來想起還有缺,在同一個攤位繼續買,買了三輪要走之前,老闆娘笑著用台語說:「你們夫妻「大買」喔!一開始我還以為你們只買一些而已!」「大買」在台語中,就是買很多的意思。我們才和她解釋了我們的生活習慣。去豬肉攤買東西時,女王因為天氣冷,過敏打噴嚏,那老闆突然說:「感冒喔!要不要給妳介紹醫生?」人情味,還是菜市場最濃。
「台灣人」這三個字,在近幾年被冠上了很詭異的政治氛圍,成了一個「本土認同」的代名詞,很多人用自己能夠接受的方法來愛這個地方。但真正的「台灣人」是什麼?這些在菜市場裡賣了一輩子菜、剁了一輩子肉的人,用他們的力量和誠懇來付出給這些客人,他們才是真正投入這個地方的「台灣人」。
羅馬/北橫三日團(二)– 男人的操練
14 年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