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實上,我的第一支咖啡壺,是從一個弟兄手上買下來的
Syphon虹吸壺。但是真正第一次用咖啡壺煮咖啡,用的是
趁星克巴打折時,去買下來的濾壓壺,之所以會特別去買
它,並不是為了好玩,或是想試看看不同咖啡壺的用法。
而是因為……
我不知道Syphon是要用濾布的……所以沒買……
但是很妙的,已經煮掉三包半磅裝咖啡豆的我,用Syphon
煮出來的咖啡,雖然我自己覺得還有需要調整和實驗的地
方,但透過一次以咖啡為主題的分享,已經有超過二十個
弟兄姊妹認為好喝;但是用濾壓壺煮的咖啡,我卻仍然十
分地不滿意。
以我所使用的Solis磨豆機來說,店家介紹時,說明由於濾
壓壺烹煮浸泡咖啡粉的時間比較長(四分鐘),所以通常
會磨成最粗顆粒。但我用這樣的粒度沖下熱水,四分鐘之
之後倒出飲用,那味道卻像是只有咖啡色的水一樣,熱氣
中的香味很淡,咖啡的味道也很淺。
之後我調整過的條件,包括水溫、水的煮法、煮的時間、
以及咖啡的粒度等,如下:
一、因為家裡有開飲機,我原本以為是水溫不穩,所以煮
咖啡前先按再加熱,結果咖啡的味道一樣,失敗。
二、為提高水溫,利用瓦斯爐煮開水,結果溫度過高,咖
啡有苦味,失敗。
三、將浸泡時間拉長到五分鐘,咖啡的味道是濃一點,不
過也出現苦味,失敗。
四、直接將咖啡磨成最細,結果咖啡的苦味變得很重,失
敗中的失敗。
後來我回想起星巴克的美式咖啡和本日咖啡,那裡的咖啡
師都是使用濾壓壺來煮這兩種咖啡,我觀察他們的煮法,
他們使用計時器來控制時間,人員就算再忙也不會超過四
分二十秒,一定倒出咖啡;他們使用專用的熱水器供應熱
水,水溫穩定。以上兩點我都做到了,那還缺什麼呢?
一、咖啡的研磨粒度。二、水的來源。三、咖啡粉是否均
勻浸泡。
我不可能知道他們的水是打那來的,但我可以重新實驗咖
啡的粒度,以我目前的條件,在什麼樣的粒度,可以出現
品質「近似」星巴克本日咖啡的味道的咖啡。同時,他們
在浸泡咖啡時,會偶爾將濾壓壺的濾網拉桿上下拉動,這
應該是為了讓咖啡粉能均勻泡水而做的。在想起他們拉動
拉桿的動作時,我才突然發現,之前使用粗顆粒研磨時,
熱水一沖下,大部份的咖啡粉會因為還沒完全浸水,而浮
在水面,使下層的咖啡幾乎呈赭紅色透明狀態。
依照之前的實驗及觀察,我決定把粒度定在最細和中等顆
粒的中間,也就是四分之一的地方;同時,在煮的過程中
,熱水一沖下,就先拉動拉桿數次,將咖啡粉和水混合,
之後每隔一段時間拉動拉桿數次,確保咖啡粉不會只浮在
水面。四分鐘之後,倒出咖啡。
這樣煮出來的咖啡,味道就比較接近星巴克的本日咖啡了
,而且喝完之後,杯底也會留下幾乎等量於星巴克本日咖
啡的咖啡渣。
這次的實驗,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,之後只要再針對水質
和研磨粒度稍加調整,應該就可以做出合乎自己口味的濾
壓壺咖啡了。
2007/6/10於MSN
羅馬/北橫三日團(二)– 男人的操練
14 年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